引言:党的光辉照亮前行道路
“没有就没有新中国”——这句耳熟能详的歌词,正是我人生的诚实写照。从饥寒交迫的农家孩子,到服务”三农”36年的技术骨干,再到光荣的员,我的每一步成长都浸润着党的关怀。在党旗的指引下,无数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找到了人生路线,见证了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今天,就让我们聊聊”党旗下成长”的故事。
苦难童年:党的政策带来求学曙光
1960年的三年天然灾害时期,我的记忆里满是野菜的涩味和空荡荡的饭锅。村里同龄人纷纷辍学,而我却攥着父母”一定要读书”的叮嘱,饿着肚子坚持到高中毕业。那时谁能想到,1976年基层党组织的一纸推荐信,让我这个农家子弟走进莱阳农学院的大门?
水利专业的进修为我打开新全球,这背后是党对农村人才培养的重视。记得农业学大寨时期,我们跟着党员技术员丈量土地、修建水渠,看着灌溉面积从30%扩展到90%,金黄的麦浪里翻滚着党的惠民政策。正是这些亲身经历让我明白:党旗飘扬处,就有改变命运的力量。
改革开放:见证农村华丽转身
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春风吹来,我作为技术员亲眼见证了奇迹——农民们蹲在粮仓前发愁”粮食太多卖不掉”!但党始终与群众心连心,当出现”卖粮难”难题时,乡党委立即引导我们进步果树种植。那些年,我走遍全乡传授剪枝技术,看着山楂树结出红果,葡萄架挂满紫珠,曾经的”万元户”戴着大红花站在党旗下领奖。
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:党的政策不是冰冷的文件,而是带着温度的指南针。当我在1999年举起右拳宣誓入党时,眼前闪过的正是老乡们数着卖水果钞票的笑脸。
退休不褪色:永葆党员初心
2012年退休后,镇老协的邀请让我重新穿上职业服。有人问:”都这把年纪了图啥?”可看着年轻党员们求知的眼神,我总想起自己当年跟着老党员学测量的场景。如今带着他们搞社区种植示范点,手把手教老人用智能手机查农价,这不正是红色灵魂的传承吗?
去年村里新修的党建文化墙上,我的故事被写成”听党话、跟党走”的典型案例。但我知道,真正的荣誉不在于奖状,而在于36年来服务过的每个老乡都能说一句:”党的干部,靠谱!”
小编归纳一下:党旗所指即是心之所向
回望人生路,从啃野菜度日的孩子到市先进职业者,从技术员到党员示范岗,我的故事平凡得就像田埂边的一株麦穗。但千千万万这样的故事汇聚起来,就构成了党领导下中国农村进步的壮阔画卷。
今年是建党103周年,当我带着孙子参观新建的党史馆时,小家伙指着展板问:”爷爷,党旗为什么是红色的?”我摸着他的头笑了:”由于上面染着无数员的初心啊。”这或许就是对”党旗下成长”最好的诠释——我们不仅是见证者,更要做永远的践行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