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板桥的小故事:画竹赠美与智斗盐商

才子佳人的浪漫邂逅

郑板桥的小故事中,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他与饶五姑娘的浪漫相遇。这位”扬州八怪”其中一个的艺术家,一生以画兰、竹、石闻名,自称”四时不谢之兰,百节长青之竹,万古不败之石,千秋不变之人”。谁能想到,这样一位大艺术家,也会因一幅字画收获一段美满姻缘?

故事发生在雍正十三年早春,43岁的郑板桥踏青时误入一处小院,竟发现墙上贴着自己的词作。院主老妇人得知眼前正是郑板桥本人,激动万分,连忙唤出17岁的女儿饶五姑娘相见。这位姑娘一见偶像便请求郑板桥书写《道情十首》,而郑板桥也被她的聪慧秀丽所打动,不仅满足了她的请求,还特意题写《西江月》相赠。更令人称奇的是,这段姻缘还引出了商人程羽宸慷慨解囊,先后出资1000两白银(相当于现今24万元)促成这段佳话。这是不是说明,艺术家的魅力也能”变现”呢?

智斗奸商的幽默判案

郑板桥的小故事不仅浪漫,还充满聪明。他在山东范县任知县时,遇到一个盐商状告私盐贩子。按理说,郑板桥应当依法严惩,但他深知盐商哄抬物价、欺压百姓的劣迹,反而同情起小贩来。

这位聪明的县官想出一个绝妙办法:他问盐商是否要”重重地枷”示众,得到肯定答复后,竟命人制作了一张8丈长、1丈宽的芦席枷,并在上面画满竹子和兰草。当这副”艺术枷锁”被抬到盐店门口时,围观者络绎不绝,导致盐商十多天做不成生意,最终不得不求郑板桥放人。这种既遵守法度又惩治奸商的聪明,不正是郑板桥为官清正的最好证明吗?

“奉旨革职”的傲骨风范

郑板桥的小故事中,最显文人风骨的莫过于他挂”奉旨革职”旗的轶事。因开仓赈灾被革职回乡途中,他遇到一艘挂着”奉旨上任”旗的官船,所有民船纷纷避让。郑板桥却毫不畏惧,自制一面”奉旨革职”旗与之抗衡。

更绝的是,当官船主人——一个大奸臣的儿子姚有财向他索要字画时,郑板桥写了一首藏头诗:”有钱难买竹一根,财多不得绿花盆。缺枝少叶没多笋,德少休要充斯文。”每句首字连起来正是”有财缺德”,把对方气得当场昏厥。这种不畏权贵、嬉笑怒骂的文人风骨,是不是令人拍案叫绝?

从这些郑板桥的小故事中,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艺术家的才情,更看到了一个正直文人的聪明与风骨。他的故事穿越时空,至今仍能带给我们会心一笑和深刻思索。

版权声明